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從書法內省心理探索論寫作


這篇熊秉明教授針對晚年在北京所舉辦的書法班課後有所感的文章,內容按課程日期前後順序排列並以平鋪直述的方式陳述。在整篇前面摘要部分熊教授對於書法探究的兩種道路先做一簡略概述,爾後內文再以第一日課程擇要說明書法上對創新探究的方法,依循著此模式在第六日作者做了簡短的結尾說明以不同的練習所達到超脫自我或展現潛意識自我的方式。
以此文章值得探討的部分有幾點:

1. 相對客觀VS.客觀:
就文體而言作者論述學員在書法班的表現,內容多採用個人觀感描寫,較為接近所謂”相對客觀”的態度;書法為一門主觀性的藝術,所以作者所謂文中談到練習中有無跳脫文體束縛與否,亦或分析學員們其表現的心理之己見,第二人的評論不一定相同。

2. 探索方式的合理性:
作者在課程中,利用超速寫法、盲寫法、設想極限等自變項,意求探索真我融入作品,但所謂設想極限狀態,能否真能達到後表現於作品上,值得有待商榷。

3. 理性VS.感性:
此篇文章如果分析其結構,大抵以練習接著討論分析的過程,可看出作者有條理與規則性的把訓練課程一一呈現於文字;在討論分析的部份作者以較感性的口吻,例如:處之泰然、呼天搶地、從容就義等描述學員的成果,並歸納成幾種類型再下其結論,但文中並無輔以學員成果圖佐證,實為可惜。

熊教授此篇文章在簡明的結構與流暢的文字下,讓讀者容易了解作者對於書法教育上所表達之理念,雖內文上有日期混淆不清的狀況和最後結論無完整的說明作者所謂立與破之處;作者在對作品的形容分析給於讀者有廣大的想像空間外,是一篇充滿成語詞彙卻能貼近讀者的文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