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因閱讀時間有限,於是將重點放在第三章「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之部分,並以此部分作論述與簡略的分享。
1. 視覺修辭現象與應用要領方面
此章節作者利用分類的意象描繪辭格(比喻、比擬、象徵、借代、示現、描摹)、語意表達詞彙(委婉、雙關、誇張..等)以及形式安排辭格(反覆、對比、層遞、對偶..)三大項做為設計流程的參考,雖在每種辭格上皆有文例說明,但在內文中並無解釋,為何創意發想需引用意象描繪,或者語意表達詞彙用在設計表現的適切性如何,亦或兩相比較下何種辭格在流程中發想的多樣性較高。
2. 平面設計之案例說明方面
文中多樣的修辭方式,在作者精闢解說下,使讀者明確的了解詞彙與圖像設計的轉換,但可能年代或個人認知不同,引述之圖像案例與該描述之辭格間定義較為模糊較難直接連結(例如:描摹之案例)。
作者以修辭學的角度來佐證設計方式的可能性,是本篇文章最大的獨創性,可想而知其本身豐富的文學涵養才能造就箇中文理巧思;論文最後以此套體系的量化實驗實踐於課程上,並提供了一些〝有趣又值得深思的〞數據證實方法的可行性,同時也為整篇文章做了最好的註解。
題外:
讀了此篇文章,筆者想起多年前創意發想課的老師,心有所感的說:「很多方面努力可以造就一切,但是設計,有時候還是要看天份」。我想,有好的老師開啟你靈光乍現的那扇門,就會有好的創意紛然而生。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讀後評述
拜讀過謝老師在商業設計學報中「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一文後,針對內容所及進行剖析並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 案例說明方面:
內文中相似包裝案例型態多為「瓶類」,且較無商品屬性區分,雖以產品生命週期闡述相似包裝在不同階段於行銷上的運用,但相似包裝是否都可應用在所有商品上,或對其特定屬性商品可獲得消費者較大之購買行為,是否應深入說明,以增加此主題在行銷上的重要性。
2. 包裝設計方面:
在「相似包裝的優點」此部份作者談到單位縮放後快速設計與製造的優點,且對業者降低成本縮短流程有相當大的效益。但包裝上不論造形是否隨二軸放大或微幅改變等作法進行重製,在而後的色彩、圖形與文字上,諸如這些重要的視覺設計要素,也會因外型比例改變做調整,在內容上較無詳細說明實為可惜。
3. 行銷方面:
在品牌競爭激烈的今日,業者除了希望加強自我品牌的形象外,同時也在進行所謂降低成本的考量,產品立體造型的「公版」再加上局部的改變,輔以全新不同的平面設計,如此不同品牌但卻確也非屬仿冒的包裝,是否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在文中若能描述於研究限制內或予以另行定義,相似包裝的歸類可能較為明確。
在行銷中有學者把行銷組合的第5P歸類於包裝(Packaging),可見在消費者感知上它的確為重要的一環;此篇論文從相似包裝結合行銷使學生在包裝設計上,發現產品有更多可延展的可能性外,對於由特徵分析流暢的導入包裝塑形的卓越見解,讓學生領悟到如何在文章結構中做到所謂「承」的部份,是實為不易的事,也是今後要努力學習的方向。
1. 案例說明方面:
內文中相似包裝案例型態多為「瓶類」,且較無商品屬性區分,雖以產品生命週期闡述相似包裝在不同階段於行銷上的運用,但相似包裝是否都可應用在所有商品上,或對其特定屬性商品可獲得消費者較大之購買行為,是否應深入說明,以增加此主題在行銷上的重要性。
2. 包裝設計方面:
在「相似包裝的優點」此部份作者談到單位縮放後快速設計與製造的優點,且對業者降低成本縮短流程有相當大的效益。但包裝上不論造形是否隨二軸放大或微幅改變等作法進行重製,在而後的色彩、圖形與文字上,諸如這些重要的視覺設計要素,也會因外型比例改變做調整,在內容上較無詳細說明實為可惜。
3. 行銷方面:
在品牌競爭激烈的今日,業者除了希望加強自我品牌的形象外,同時也在進行所謂降低成本的考量,產品立體造型的「公版」再加上局部的改變,輔以全新不同的平面設計,如此不同品牌但卻確也非屬仿冒的包裝,是否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在文中若能描述於研究限制內或予以另行定義,相似包裝的歸類可能較為明確。
在行銷中有學者把行銷組合的第5P歸類於包裝(Packaging),可見在消費者感知上它的確為重要的一環;此篇論文從相似包裝結合行銷使學生在包裝設計上,發現產品有更多可延展的可能性外,對於由特徵分析流暢的導入包裝塑形的卓越見解,讓學生領悟到如何在文章結構中做到所謂「承」的部份,是實為不易的事,也是今後要努力學習的方向。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I`m Not Scared的論文啟示
為同名小說改編的有你我不怕,內容以兩個天真的孩子、一件團體密謀的綁架案構築成一齣在親情與友情拔河的溫馨小品。片中鮮明的色調與刻意的構圖美感,讓觀者在視覺上的享受實不亞於故事內容本身。觀賞本片後以下就脈絡、統一、無贅述,三點分析此片值得探究之處:
脈絡
1. 人性互動脈絡
作者貼切地呈現出十歲的米榭爾在潛伏期中的兒童心理,從影片開場奔跑比賽對於「詮釋再製」的同儕文化、發現飛利浦此事的趨避性態度,乃至對於父親綁架的惡行、好友背叛所表現的情緒調整歷程模式,不著痕跡的表現於故事裡。
作者貼切地呈現出十歲的米榭爾在潛伏期中的兒童心理,從影片開場奔跑比賽對於「詮釋再製」的同儕文化、發現飛利浦此事的趨避性態度,乃至對於父親綁架的惡行、好友背叛所表現的情緒調整歷程模式,不著痕跡的表現於故事裡。
2. 文化脈絡
從任派軍人的”抽籤”方式去決定殺手任務的歸屬;到傳統慈愛的母親對男孩與綁匪同睡的「懇求態度」,影片中擷取不少的義大利”文化經驗”,轉換成本片的關鍵劇情。
統一性
片中主角對飛利浦的態度,在主觀經驗與行為表達上,並無因發現父親是綁匪而產生變化,且在拯救過程中表現出情緒的幸福感,而飛利普也一貫的信賴屬於他的守護天使;其中有趣的是米榭爾在暗夜中假想的故事與發現飛利浦一事交錯的錯覺;最後於片頭初始與最後,似刻於石上的意大利文手法作看似兩相呼應作為結束,是較為引人不解的統一性。
無贅述
從發現、拯救到錯誤的射殺,《有》片在描述上並無攏長的鋪陳,劇情與人物環環相扣,尤屬父親開槍誤射米榭爾情節最為俐落,雖然最後一幕並無交代米榭爾是否有無存活,但實際給觀眾的想像空間極為正向。
此片在於兒童社會能力上的著墨甚多,使觀者容易在片中的環境架構下,循序漸進的解構主角思維;就如同我們寫文章,若能掌握文章的統一的調性,並在前後脈絡上完整敘述且用詞無贅,我想就能成就一篇好文章吧。
從任派軍人的”抽籤”方式去決定殺手任務的歸屬;到傳統慈愛的母親對男孩與綁匪同睡的「懇求態度」,影片中擷取不少的義大利”文化經驗”,轉換成本片的關鍵劇情。
統一性
片中主角對飛利浦的態度,在主觀經驗與行為表達上,並無因發現父親是綁匪而產生變化,且在拯救過程中表現出情緒的幸福感,而飛利普也一貫的信賴屬於他的守護天使;其中有趣的是米榭爾在暗夜中假想的故事與發現飛利浦一事交錯的錯覺;最後於片頭初始與最後,似刻於石上的意大利文手法作看似兩相呼應作為結束,是較為引人不解的統一性。
無贅述
從發現、拯救到錯誤的射殺,《有》片在描述上並無攏長的鋪陳,劇情與人物環環相扣,尤屬父親開槍誤射米榭爾情節最為俐落,雖然最後一幕並無交代米榭爾是否有無存活,但實際給觀眾的想像空間極為正向。
此片在於兒童社會能力上的著墨甚多,使觀者容易在片中的環境架構下,循序漸進的解構主角思維;就如同我們寫文章,若能掌握文章的統一的調性,並在前後脈絡上完整敘述且用詞無贅,我想就能成就一篇好文章吧。
訂閱:
文章 (Atom)